金眾電影青年日官宣聚焦電青 陳沖領銜評委團
2018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突破600億,全國銀幕總數達60079塊,全年故事片產量902部。漂亮的成績單背后,是年輕觀眾旺盛、多元的觀影需求和年輕導演的崛起,兩股青年新勢力的交織上升正成為中國影壇最令人矚目的新現象。
4月30日,緊跟行業脈搏、聚焦“電影青年”的“金眾電影青年日”發布官方海報,宣布將于五四青年節當天為過去一年中兼具高觀眾認可度和極具影響力的影視作品、影視人頒發獎項。與此同時,組委會也揭曉了由陳沖、林小強、文牧野、郭帆、劉天池領銜的50位知名電影人評審團,一場由“電影青年”擔任主角的電影盛會正式拉開帷幕。
大數據&專業評審雙向加持 發掘華語電影新勢力
票房是檢驗一部電影的觀眾認可度的直觀標準,本次金眾電影青年日主辦方貓眼娛樂、華揚聯眾摒棄大部分電影節以專業評委團意見為依據的單一評判標準,充分發揮貓眼研究院的大數據分析優勢,結合市場表現與專業評委團意見,設置數據類、專業類兩大類型獎項,以鼓勵、推動中國電影市場與專業的雙向進步。
數據類獎項以電影票房、用戶口碑等客觀市場數據為唯一依據,針對喜劇、動作、劇情、科幻等電影類型,分別評選出最受歡迎獎、最賣座獎。專業類獎項則由陳沖領銜的50人評委團評選出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演、最佳女主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等多個獎項。此外,組委會還根據青年人偏好和電影新勢力,設置了年度金眾面孔、年度電影城市、金眾電影青年致敬經典片單、年度青少年選擇獎、年度突圍獎、年度喜劇人等新穎獎項。
電影“老炮兒”+電影新銳組團 詮釋金眾電影青年日公信力
本次金眾電影青年日的評委團集合了兩岸三地的優秀電影人,包括知名導演陳沖,《拆彈專家》制片人和監制林小強,知名演員劉天池,《小門神》制片人于洲,《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史航、《瘋狂的石頭》編劇岳小軍,作曲家竇鵬,《唐人街探案》攝影指導杜杰、《霸王別姬》聲音指導陶經以及攝影、剪輯、美術等領域的其他資深電影從業者。
作為聚焦年輕人的“金眾電影青年日”,50人評委團中除了這些經驗豐富、作品過硬的電影“老炮兒”,還有很多新銳電影人加盟,包括《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二十二》導演郭柯等。這批80后導演懂得年輕人的喜好,能夠在堅守藝術價值的同時兼顧電影市場規律,也創造了很多“爆款”。作為評委,他們將表達年輕人對當下中國電影的審視與思考,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發掘新生力量。由新老電影人共同組成新勢力評委團,也真正體現“金眾電影青年日”的公信力。
電影青年文化薪火相傳 華語電影向新而生
一直以來,由專業影評人及電影從業者組成電影節評審團已成國際慣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影已不再是曲高和寡式的單項審美輸出,而是時代精神傳遞的載體。正如郭帆所說:“現在的觀眾更加重視電影的劇情,對于情感上共鳴的需求也變得更高,在選擇自己喜歡的電影類型上變得愈發成熟。”
縱觀華語電影乃至全球電影市場,年輕人不僅是票房的主要貢獻者,更逐漸成為電影從業者的主力軍。金眾電影青年日對票房數據和青年電影人的認可,無疑是對當下年輕人熱愛電影的認同,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熱情,進而促進華語電影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在主辦方看來,不論年齡、不分職業,只要熱愛電影均可稱之為“電影青年”。“電影青年”也傳遞出主辦方關注影壇新生力量,發掘青年電影人的產業擔當,培育青年人電影文化的社會責任。
據悉,本次金眾電影青年致敬經典片單由致力于扶植青年導演的中國導演協會“青蔥計劃”提供,呼應了金眾電影青年日為青年電影人的核心訴求。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的獎項設置、活動安排,我們希望營造‘無論如何,5月4日都要做一枚電影青年’的強烈氛圍,在青年人中普及‘電青本青’的理念,使其真正成為青年人的電影節日。”
從一百年前的山河破碎到今天的繁榮富強,青年人一直站立在時代潮頭,踐行著“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五四精神。金眾電影青年日選擇在五四青年節當天頒獎,并利用青年人的聚集地——微博為載體進行線上首次頒獎,也是希望電影青年對電影的熱愛能夠像五四精神一樣薪火相傳,為中國電影產業枝繁葉茂培育土壤、注入新鮮力量。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