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行動》的創新與擔當
電影《掃黑行動》劇照
文/李道新
編輯/劉娟娟
作為一部劇情跌宕起伏、演員陣容強大、類型意識明晰、具有現實意義的犯罪動作類型電影,林德祿執導的《掃黑行動》用一套打傘破網的緊張故事,彰顯了中國一線掃黑干警舍生忘死為人民的公平正義力量。
影片劇情跌宕起伏,案件撲朔迷離。從影片開始女大學生因被暴力催債而墜樓身亡,到涉案保險公司經理
電影《掃黑行動》劇照
演員陣容強大,正邪對決激烈。特別是刑偵支隊副隊長
當然,一線掃黑干警的凜然正氣在諸多反面角色的映襯下顯得更為突出。從“成功”企業家
電影《掃黑行動》海報
影片類型相互融合,懸念扣人心弦。導演林德祿曾經執導過《反貪風暴》系列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能力。影片中,無論個人動作,還是雙方的對局和相互的搏殺,抑或瘋狂追車和群體打斗等場面設計,通過人物的激烈動作,都讓觀眾不僅看到了劇情的跌宕起伏,更體驗到人物內心復雜而深刻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反應。同時,影片也并非僅僅以動作為中心而展開,而是將犯罪、懸疑和偵探等類型融為一體,更加凸顯出新時代一線掃黑干警所面臨的新技術犯罪,及其帶來的更為復雜和多變的嚴峻挑戰。
傳統犯罪動作類型電影一般主要依靠案件或情節發展來推動敘事,而將人物設置為敘事不可缺少的戲劇元素,從而受制于情節的發展,這種敘事策略因為將人物設置為次要的敘事元素,因而無法給觀眾帶來更強的精神體驗,也很難使得觀眾對人物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產生強烈共鳴和情感認同。為此,《掃黑行動》力圖突破傳統犯罪動作類型電影的藩籬,不僅塑造了一批由掃黑干警、普通市民和大學生等組成的富有個性又散發著人性光輝、敬業務實又生動活潑的正面角色群像,而且突破了反派人物的臉譜化塑造模式,納入了更為豐富的內心刻畫和情感表達。影片角色掙脫既定類型的束縛,超越僅僅順應情節發展的功能,也就擁有了自身的驅動力和蓬勃生機,從而能夠為觀眾帶來更深層面的認同和體驗。
《掃黑行動》作為一部具有創新意識的影片,針對掃黑行動這一影響深遠的社會事件,基于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帶來的復雜環境,通過一個個立體豐滿的角色塑造,向觀眾彰顯了法律的正義力量,并傳遞出新時代一線掃黑干警的使命擔當、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也為當前國產電影的創作帶來了一種有益的啟示。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