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人藝號稱有“四大導演”,即焦菊隱,歐陽山尊,夏淳和梅阡。夏淳在人藝工作了40年,執導過的戲,總數達到40個之多,幾乎是一年一個戲。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雷雨》《名優之死》《風雪夜歸人》《帶槍的人》,《茶館》,《北京人》《天下第一樓》等等,這其中的大部分戲成為了人藝的保留劇目。曾經常常暈臺老夏的祖父清末時在江南做官,老夏雖然生在上海,6歲以前卻是住在武昌的旅館里。老夏的祖母是一個“京劇迷”。家里有一部稀有的留聲機,還有大量的京劇名角兒唱片,老夏是祖母的“小尾巴”,每次也都跪在椅子上,或者趴在桌子上跟著聽。而且,老夏還要跟著祖母過長江去看大戲———每月最少有兩次。這樣,日久天長,耳濡目染,老夏也學會唱了很多的戲。后來,老夏的家搬到北京,更是形影不離地跟著祖母看京劇,而且是不分演員,不挑戲碼兒,不論遠近,只要有空就去看。有一次他在前門外“第一大舞臺”看賑災的義演,演出從下午4時開鑼,一直演到第二天早晨4時才散,老夏堅持到了最后。老夏晚年感慨地說:“話劇闖入我生活的領域中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它是我以后為之竭心盡力,為之苦學苦修,并鍥而不舍地奮斗終生的藝術事業?!鄙嫌⒅袑W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老夏就在選修課里選學了話劇。當時,男女同臺還很少,一般都是男人扮演女人的角色。有一次,在排演丁西林的《酒后》時,老夏扮演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年輕太太。因為人物要穿上旗袍及高跟鞋,絲襪,還要在臺上吸煙,吃香蕉,而老夏根本沒有穿過高跟鞋,更不知道怎么走路,于是他就向表姑去借高跟鞋。表姑好說話,答應下來,可是拿來一試還是不行。最后是向一個很要好同學的姐姐借到了高跟鞋。正式公演了,當大幕拉開時,老夏心里美滋滋的,誰料走到臺口時,他不經意地向臺下掃了一眼,突然發現奶奶和表姑都坐在臺下,正聚精會神地看戲。老夏一下子心虛起來,心里一慌神,整個亂了套,后半截兒的戲簡直演不下去了。關于雷雨經過熱愛文藝的同學介紹,老夏得到了一本《文學季刊》,上面刊登了曹禺的名劇《雷雨》。他一口氣把劇本讀完后,陷入了沉思,因為劇本里寫的人物和他的家庭,親友是那樣的相似,因此對老夏來說,劇里的許多場面都能歷歷在目。老夏想,如果這個劇本要能在舞臺上演出可就太好了。不久,果然傳來中國旅行劇團將公演《雷雨》的消息,這簡直讓他欣喜若狂。他看《雷雨》時,完全被舞臺上的一切所吸引,所打動,所征服,就連戲里能有閃電,打雷,下雨,也讓他覺得新奇萬分。當然,更能抓住他的是劇里人物的悲慘命運和悲劇性的情節,每次看到動情處,他心里總是被什么給緊緊困擾著,同時他還從這些人物聯想到自己的家,外婆的家,甚至也聯想到自己……這是老夏第一次感受到話劇會有這么強烈的震撼心靈的力量,也正是這個深刻體會使他下定決心要一生從事偉大的話劇事業。花心思策劃戲外戲新中國成立以后不久,老夏在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導演了現代劇目《民主青年進行曲》,這是一出反映在共產黨領導下,大學生在國民黨統治區里,參加轟轟烈烈的“反內戰,反迫害,反饑餓”游行運動的戲。其中有一段激情戲———大學生們在街頭游行時,不幸遭到警察的野蠻毆打,受傷多人,從而引起公憤。這段戲開始排練后,老夏幾經啟發,演員們還是比較理智,客觀,不進戲,感情無論如何也激越不起來。導演對此很不滿意,又解決不了,一時十分犯愁。一天上午,大家正在排練。突然,女演員肖榴被劇務攙扶著走了進來。演員們一下子迎了上來,大家看到肖榴的頭上包著一條白手絹,上面滲出了殷紅色的血跡,臉部是痛苦不堪的表情。劇務惋惜地解釋說:“肖榴剛才出去買早點,過馬路的時候不小心讓一輛大卡車給撞倒了?!庇谑?排練暫時中斷了。在老夏的帶頭下,人們都焦急地想做點兒什么。有的人搬來了椅子,有的人倒來了茶水,有的人拿臉盆去打溫水,有的人跑出去找藥品……頓時,忙作一團,亂作一團。這時,老夏走到肖榴身邊,弓下腰來問:“是被大卡車撞的嗎?”肖榴緩緩地點點頭。演員們一聽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看樣子,頭傷得不輕!”“別處傷著沒有?。俊薄艾F在還疼不疼?”“得趕快想辦法,不能這么傻愣著?!薄舷奶岣吡寺曇?追問著劇務:“現在大卡車在哪兒?司機在哪兒?……你快說啊!”劇務嘆口氣說:“撞完了人,大卡車就一溜煙跑了!”演員們一聽頓時炸了鍋———“這簡直是太不像話了!”“怎么可以這樣不負責任呢?”“應該馬上報告軍管會,抓住肇事者?!崩舷膿]了一下手:“問題是咱們現在要做些什么?”有的人說:“先送肖榴上醫院,治傷,全面檢查身體?!辈簧偃藨曎澩S械娜苏f:“派人去報告軍管會,追查肇事逃逸者?!庇钟胁簧偃藨曎澩?。看著這一切,當時只有19歲的肖榴,被同志們的激越感情和熱情關懷,感動得流下眼淚來。不知道是誰,突然振臂高呼:“把肖榴送醫院的,跟我走!”有人接上去振臂高呼:“向軍管會報告的,跟我來!”在人們就要行動的時候,老夏急忙擋在排練廳的門口,高舉起雙手說:“停止!……停止!”演員們愣在那里,把莫名其妙的目光投向了導演。老夏繼續說:“同志們,大家趕快把剛才自己的感覺和感情,記在心里,用在排戲當中去。”這時,演員們才恍然大悟,心里在說———原來這是導演精心策劃的一個排練小品啊!肖榴也立即站了起來,用手摘掉頭上的白手絹,哈哈大笑不止。
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主席。
夏淳夏淳自1938年投身于由周恩來,郭沫若領導創建的抗敵演劇隊,先后導演過夏衍的《一年間》,曹禺的《蛻變》,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在北京人藝,他先后導演過《雷雨》,《名優之死》,《慳吝人》,《茶館》,《同志,你走錯了路》,《風雪夜歸人》等中外古今三十多部戲,其中不少都是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并曾在中央戲劇學院兼授表,導演課程,為他們導演了曹禺的《日出》和《北京人》。
夏淳在藝術上堅持現實主義道路,致力于話劇藝術民族化的探索嘗試。他和已故總導演焦菊隱合作導演的《茶館》,1979年重新上演,獲中央文化部舉辦的慶祝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的演出一等獎。1980年秋,他擔任團長帶領《茶館》出國演出團赴西德,瑞士,法國訪問演出,獲巨大成功。他還于1956年夏參加中國戲劇家代表赴匈牙利訪問。
老夏離開我們已經近10年了,人藝的“四大導演”也已經有3位不在人世了。溫故而知新,寫這篇文章正是為了深切懷念這位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老藝術家。最后,要用一位熟知老夏者的話來結束本文———“看夏淳的舞臺作品,常常令人感到一種從從容容,娓娓而談,不慌不忙的境界,這同他平常說話的神態較接近;又覺得他所要表達的東西都涵化在舞臺行動中,‘俯拾皆是’,用不著從舞臺以外去借取。這種風格的成形很不容易。這是一個優秀導演長期追求的結果,更是從他的教養,學識,品格,情操的總和中凝聚而成的?!?/p>